叶林代表:
你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乡镇(街道)级和村(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议》(第014号建议)收悉,我局赓即组织研究,逐项狠抓落实,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决策部署,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和现有学校、文体场馆、群众活动中心、公园等公共设施和场地空间资源,新改建了一批应急避难场所,有效发挥了对突发事件转移避险、群众安置、社会维稳的支撑作用,有力夯实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基层基础。我市现有各乡镇(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62个、村(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96个,占地面积总和63.76万平方米,室内总面积16.81万平方米,可容纳避难总人数约32.87万人。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攻坚,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正加快向“从有到好”转变,您提出的建议对于解决当前部分应急避难场所不达标准、不够精细等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持续加强乡镇(街道)级和村(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也同样是当前应急避难场所建优建强的着力重点。
二、主要推进情况
(一)序时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2022年1月,市政府印发《达州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按照有避难场所、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的“三有”标准建立乡镇(街道)应急服务站、村(社区)应急服务点。2024年4月,应急管理厅、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等14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议的实施意见》〔系四川省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委(局)印发《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到2035年底前,实现应急避难场所城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满足城乡人口避难需求的应急避难场所全覆盖。我局赓即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单位)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分工,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认定评估、管理维护、应急启用等工作作出明确要求,合力有序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目前,乡镇(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覆盖率达31%、村(社区)覆盖率达4.2%,正锚定2035年全覆盖目标有序推进。
(二)持续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收悉建议后,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线上核查等方式,对达州市录入“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215处避难场所信息进行逐条审核比对,对紧急避难场所(用于1天以内短期避险)现状和相关数据进行抽查核实,对受其他因素影响不适宜作为避难场所的进行核减,确保数据要素完整准确。同时,对部分应急避难场所建、管、用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特别是对2021年来各县(市、区)建设的短期应急避难场所(用于2—14天中期安置)、特定避难场所(未有明确规定时长)进行实地检查,动态掌握应急避难场所现状,确保紧急情况时能高效投用。
(三)统筹提升避难场所物资保障。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数据库,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与救灾物资的功能兼用,扩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物资保障和调度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5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60个乡镇片区救灾物资储备分库、201个乡镇救灾物资储备点,共储备各类救灾物资29万余件,能够与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协同,更好满足重大灾难事故的应急需求,及时、高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强化宣传提升应急避险意识。充分利用官网、LED屏幕、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介,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发布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主要功能、疏散路线等服务信息,增强公众公共安全和应急避险避难意识,确保群众清楚掌握周边应急避难场所点位、熟悉避险路径、会用应急设施设备,充分发挥应急避难场所作用。
三、下步工作打算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按照应急管理部制定的《应急避难场所评估指南(试行)》,2024年底,完成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评估工作,2025年底,全面完成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工作,确保应急避难场所可用实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持续完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机制,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启用工作,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6月17日
(联系人:办公室 马娟 0818-2388659)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