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达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法治政府建设统筹力度。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制定《达州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开展会前学法46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谈心得体会。二是全面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审议重要文件和重大改革事项。认真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以述法促履职。三是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印发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为法治政府建设谋篇布局。对各地各单位统筹推进法治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等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发现、整改法治建设具体问题39个。
(二)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一是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实行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公布市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动态调整部门权责事项,开展向乡镇(街道)下放行政执法权评估。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市本级和市辖区只设一个执法层级原则,撤销整合市级执法队伍4支、县级执法队伍36支。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共办理“一件事”11万余件,申请材料精简80%、办理环节减少89%、办理提速79%以上。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兑付惠企政策资金18.7亿元,惠及企业3万余家。协同推进“跨域通办”,累计办理跨域事项8000余件。三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涉企法规规章政策清理,建立基础台账246件,废止、修改13件。助力涉案企业信用修复,向违法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一并送达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及修复指南。创新建立达州市涉外法治人才库,为涉外事务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评查案卷168件,发布典型案例5件。开展行政复议服务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84件,纠错14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730余万元。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重点领域立法更加科学。修订《达州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出台《达州市城市停车场管理条例》《达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办法》《达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二是规范性文件管理更加精细。修订《达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对市县政府及市级部门31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均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查并按规定报备,对24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进行后评估,宣布废止、失效40件。三是依法决策机制更加完善。修订《达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对市政府120件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监管,对28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实施情况开展后评估。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智库作用,在重大行政决策制定、涉法事务处理等方面充分听取专业法律意见。
(四)推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一是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扎实开展“昆仑2024”“铁拳治违”等专项行动,破获电诈、食药环知相关案件504件,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全面下降。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查处“三品一特”安全领域违法行为,查办相关案件1484件。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数治”监管执法,发现问题35件,立案查处6件。应急管理部门强力推进非法违法小化工、煤矿非法生产专项整治,开展执法检查2.91万家(次),立案查处3076起。二是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实施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市县两级司法局加挂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牌子。推行“综合查一次”,实行“一张清单”管到底。组建行政执法培训讲师团,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1.2万名行政执法人员完成公共法律知识轮训,347个行政执法部门2066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考试。三是主动接受内外监督。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26件、政协提案516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全市共发生行政诉讼案件603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5.16%;办理司法建议219件、检察建议355件,按期办复率分别为98.33%、率98.87%。
(五)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作用。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复议与信访衔接试点,加快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综合运用个案审查、行政复议意见书、情况通报等倒逼行政机关主动纠错、依法行政。全市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815件,同比增长95.44%,超过同期一审行政诉讼案件93.13%,行政复议案件再诉率仅为8.32%,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建成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并投入使用,挂牌运行达州仲裁委员会,总结推广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经验,在全国率先开展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评价。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全市信访纠纷同期下降14.1%,民转治安案件下降6.2%,2个集体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巴山生态义警队”“警企服务中心”等多个品牌在全国全省推广。三是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培育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50个,省级金牌调解室2个。开江县创新推出“田城顾问”微信小程序、开展“法治+赡养”专项治理行动,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品牌”,被新华社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创优典型案例”。渠县建立“宕渠法治园区”,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4)”。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2024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新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一些部门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求意见方式单一,行政规范性文件起草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行政执法精细化规范化建设还有待提升,执法质量和效能与人民群众期待尚有差距;三是基层法治建设基础还不够牢固,部分乡镇(街道)法治工作力量配备不足,依法行政能力相对较弱。
三、2025年工作打算
(一)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认真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总结评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任务推进落实情况,积极谋划“十五五”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二)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推进违法建设治理立法,修订《达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衔接工作机制。推进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健全府院府检联席会议机制,成立达州市行政争议化解中心。
(三)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组建专项法律服务团和涉外法律服务团。加强万达开、南充达州法治政府建设区域协作。
(四)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重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达州枫桥学院作用发挥,深入推动“数智枫桥”“数智警务中心”实体化运行。推进“八五”普法,加大“法律明白人”培育力度,挖掘传承宣传红色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