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审计局秉持“人才兴审”理念,加快搭建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的平台,探索出一条“1+1+N”审计组模式新路径。

中国西部通用航空飞行器生产组装基地项目现场踏勘 “1”位班子成员挂帅,发挥“头雁效应”,以上率下做示范。带队成立审计组,亲临审计现场指导协调工作。每周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详细了解项目进展,及时指导和解决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同时落实主体责任,准确把握审计中心工作多向切入、融合并进的着力点。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审计中廉洁教育和保密安全教育动态监督,管好带好审计干部队伍。

开展村(社区)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审计现场 “1”位业务骨干担任主审,弘扬“工匠精神”,一专多能担主力。针对不同审计对象认真“把脉”、仔细“开方”,明确需要关注的民生重点资金和审计方向,有的放矢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将研究型思维贯穿整个审计过程。运用“审计微课堂”、会议座谈、“边审边教”等形式,结合审计实践和审计理论积极分享审计方法和经验,“以审代训、审训结合”,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助力审计事业“后继有人”。

通过无人机勘探双龙镇东岳村流转土地的种植情况 “N”名专业人员合成组员,激活“鲶鱼效应”,催生干事内动力。根据每个项目确定的审计重点,优化配置财务会计、计算机、工程造价、法律等专业人才。结合专业优势及个性特色,将政策跟踪审计同财政审计、投资审计、大数据分析等有效结合,探索融合式、嵌入式审计项目组织方式,为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多视角。各组比拼审计业绩,挑选出审计项目参加省、市级层面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引导促进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在全局形成比学赶超的争先奋进势头。 通川区审计局采用“1+1+N”审计组新模式以来,干部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创造出更多“从1到N”的审计成果。在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务局等单位审计中,共发现专项资金预算下达不及时、截留财政收入、基本支出项目化等问题81个,节约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3939.05万元,向相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2件,移送相关问题线索和人员7件4人。监督指导4个片区审计站对18个乡镇(街道)和莲花湖管委会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审计,共发现297个问题,涉及金额7644.72万元,收回资金25.43万元,完善相关制度21个,向相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4件,进一步发挥了审计在服务基层治理、提升资金效益、防范化解风险中的职能作用,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