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清晨,达川区杨柳街道南欣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内暖意融融,72岁的李秀兰老人换上舞蹈服,与10多名“同学”一同在舞蹈教室练习舞蹈。“年轻时忙工作,退休后终于圆了学艺梦!”她笑着说。
这仅仅是达川区养老服务全景图中的一抹亮色。近年来,达川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全方位高质量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用精细化服务稳稳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筑牢根基
机构养老提档升级
走进达川区医教养示范园,智能化适老设施令人耳目一新,房间内服务需求“一键呼叫”,智能手环自动记录睡眠质量,健康数据同步传输至区智慧养老平台。“这里就像老年版的‘五星级酒店’!”入住不久的张建国老人打趣道。
达川区医教养示范园是达州市首个采取公建民营模式的“医教养”融合项目,总投资达2650万元,改造面积16000平方米,配置养老护理床位314张,通过整合原达川区中心敬老院、光荣院、社会福利院资源,建立了综合性医养、智慧养老信息指挥、家庭服务体验“三个中心”和养老人才孵化基地。
据达川区民政局养老服务股股长郭仕凡介绍,近3年时间,达川区通过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吸引6家专业养老企业入驻,新增养老床位539张。建成“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个、日间照料中心28个、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站3个。投入专项资金1285.23万元,对7个敬老院进行护理能力提升和6个敬老院进行消防改造。
温暖延伸
让居家养老更有温度
“三菜一汤只要8元,还可以和老邻居唠家常。”每天中午,三里坪街道曹家梁社区“老家味道·新达食堂”总是热闹非凡。
针对独居老人“吃饭难”,达川区构建“1+N+N”助餐体系,在城区建成中央厨房1个、社区助餐点4个,累计发放运营补助86万元、惠及老年人6.8万人。通过慈善力量、依托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上门送餐600余次。送餐员小刘的电动车上,保温箱贴着特殊标记:“李爷爷糖尿病餐”“张奶奶无辣套餐”……,个性化服务让温暖直达舌尖。
达川区还聚焦特殊困难老人“床边、身边”养老需求,为13万余人次开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浴”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敲门行动”,为2450户特殊困难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从智慧居家安防、适老化家居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为老人的幸福晚年生活保驾护航。
专业照护
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今年春季开学后,每周二上午,达川区老年大学声乐教室里总会飘出悠扬歌声。这所老年教育机构开设了声乐、太极、书画、瑜伽等14个专业课程,吸引800余名“银发学子”重返校园。“年轻时没条件学艺术,现在要把遗憾补回来!”舞蹈班学员吴淑华笑眼盈盈。
达川区还充分挖掘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能,组建“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82支,孵化培育本地为老社会组织5家,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为老年人提供陪伴聊天、心理疏导、生活辅助等服务300余次。
“达川区正构建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未来三年将实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全覆盖。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床边有照护、身边有驿站、周边有服务’的晚年生活。”达川区民政局局长李义贞说。(刘欢 罗维 吴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