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城管执法局践行“精细管城、管城为民”理念,深化精细化、智慧化、法治化建设,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在新的赶考路上不断书写新的优异答卷,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贡献了城管力量。
夯基础强根基
全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聚焦“一区一枢纽一中心”建设,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本底,促进城市能级提升。
补短板,强筋健骨。实施元九大道照明设施改造工程,新增路灯187盏;维修整治竹阳街、北岩寺支路等7条道路;修复加固金龙大道、凤凰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拓宽金龙大道、张家湾等3条道路和路口;整治凤凰山山前路、凤凰山隧道北外段等3处边坡;维修破损市政道路3.9万平方米;疏通、新建下水道6.7万米;维修更换路灯1189盏次、电缆线路故障440余处。
塑颜值,精耕细作。牵头制定《达州市中心城区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管理工作部门职责分工方案》,经市政府审定印发,解决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内部门间边界权责不清问题。中心城区退红空间已纳入同城同质清扫保洁范围,实现了一把扫帚扫到底。城区清扫保洁率、垃圾清运率均达100%,机械化作业率达95%;市政公用设施及时维修率98%,完好率90%以上。
新时尚,全民参与。盯紧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三环节,逐步构建起“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位32个,累计投放100组生活垃圾分类亭和1.2万余组四分类垃圾桶,覆盖340个物业居民小区。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资源化利用率86%,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覆盖率9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100%。
防风险保安全
全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纠治顽瘴痼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实施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城镇污水治理攻坚工作,市城管执法局牵头,高标准完成中心城区地下管线“1+4”规划。通过1年半的努力攻坚,中心城区16个溢流点全部完成整治,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由33%提升到65.1%。
实施中心城区内涝点整治。“一点一策”对中心城区8个内涝点开展系统治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兑现城市“不再看海”承诺。同时,实施城镇燃气安全监管。组建工作专班,制发系列指导文件,压紧压实属地管理、部门行业监管、企业主体、末端用户四方责任,严厉打击燃气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市更新改造燃气管网1582公里,解决185个燃气管道与电缆交织问题。5760家餐饮门店完成“两改”(“瓶改管”5492户、“瓶改电”268户),政策为全省最优,改造数居全省第二。
实施供排水设施运维监管。对全市9个城市污水处理厂、143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实行月监督、季考核,考评结果全市通报并纳入乡镇运维奖补考评体系。委托四川省城市供水排水德阳监测站对全市13个城市供水厂开展年度城市供水水质检测和供水厂运行评估,确保供排水安全稳定。
精管理赋智能
全速提档城市治理效能
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下足“绣花功夫”赋共治、善治、智治之能。
改革推动城市管理。推行“社区+城管+公安”联动模式,构建“社区吹哨子、城管亮牌子、公安来护航”的共管共治新格局。牵头水电气通信联动报装改革成效明显,用水用气办理环节压减25%,小微企业报装时限压减45%以上,办理环节和时限均位于全省前列,被纳入2023年度四川省“一网通办”重点示范工程和创新应用工作,连续两年被市委表彰为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单位和2023年群众满意的改革创新实事。
科技赋能城市管理。紧抓“城市大脑”建设、数据大会战等发展机遇,以城市治理应用场景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广智慧执法系统应用和信息化项目建设,6个项目申报2025年信息化项目建设计划。试点非接触式执法,在超市、小区、学校周边及人员流量大的20个点位,建设启用“智慧监控+智能音柱喇叭”,健全完善车巡+无人机巡+AI智巡+人巡综合巡查体系,用“智慧管城”破解传统难题,逐步实现全领域智慧化监管。
法治支撑城市管理。成立案审委员会并定期调度,健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成员共同抓”的执法管理责任体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修正《达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达州市城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二次审议通过,待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公布实施。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强化法治业务培训和普法宣传教育,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惠民生纾民困
全情书写城市民生答卷
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全面提升民生服务质量,以新发展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回应民生需求。
架起“连心桥”。聚焦民生关切,办好12345市民热线,每月行政办公会专题听取当月热线办理分析报告,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部门和人员具体办理的工作责任制,将每一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到人头。2024年,办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7251件,甄别后满意率均达100%。
办好“群众事”。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不满意事整治、民生实事,建立“五个一”机制,突出督促问效,抓实抓细城管领域民生事项。2024年,建成停车场50个,新增停车位20846个、路内临时停车泊位475个;落实校园“护学岗”15个,取缔校园周边流动摊点1677处,立案查处占道经营行为56起;中心城区拆除违法建筑240处1.89万余平方米,采取限制不动产交易措施581件,持续保持查违治违高压态势,违法建设控增量减存量成效明显。
织密“服务网”。持续推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改革,深入贯彻国、省“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精神,优化申请表单、增加业务填报项、完善事项配置,实现线上线下“一网通办”。2024年,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结开办餐饮店“一件事”577件;线上办理水电气网联合报装63件,减少企业跑动次数189次、申报资料1827份,为企业群众提供联审代办服务30次,企业办事成本显著降低,市政公用服务增效明显。(李华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