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高新技术企业112家、瞪羚企业1家……各类高成长型企业新增数量均列全市第一……回顾2024年达州高新区的产业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其背后是一个个高成长型企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高成长型企业何以蓬勃成长?做好企业的全方位保障服务,是达州高新区的秘籍所在。
近年来,针对高成长型企业成长全周期特点,达州高新区聚焦其发展过程中的各类要素,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帮助企业融资,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打造了全要素高成长型企业培育体系,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高成长型企业正在达州高新区茁壮成长。
强化服务赋能
打造创新“加油站”
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达州运行主体——达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引入清华大学航空航天王亮教授团队,通过与四川龙征星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努力,成功孵化出国内首款超轻型复合翼evtol,为园区高性能电推进无人机产业的研究注入了全新活力。
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深耕玄武岩纤维材料研发领域多年,已拥有玄武岩纤维产业相关专利206项,这些专利已先后为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衡耀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了研发支持。
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科技园已建成1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创新园区,正式投入运营后,将成为达州高新区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届时,辖区企业将直接与四川文理学院的研发团队沟通合作,实现校企之间的科研项目快速落地。
……
高成长型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也是推动园区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如何更好地激发其成长活力?高能级的创新平台是关键所在。
近年来,达州高新区根据产业发展和实际需求,持续深化创新平台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批高能级、特色化的创新载体,并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从整合研发资源、促进产学研交流、对接成果转化等关键问题出发,加快企业成长步伐。
通过辖区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支撑,大量前沿技术与科研课题迅速汇聚达州高新区,有效加速了高成长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目前,达州高新区已拥有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为高成长型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强化融资赋能
构建资金“蓄水池”
主动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先后为金恒液压、兆纪光电、洪达实业等10余家辖区高成长型企业申请“园保贷”“科创贷”等政企合作融资产品4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邀请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浙商银行成都分行、成都农商行等30余家金融机构到辖区考察,在充分摸清银企双方需求的基础上,先后开展20余场银企对接会,为银企双方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流平台。
从增值税留抵退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等方面出发,主动宣传减税降费政策,积极落实政策红利,为辖区企业平均减税降费1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之一。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达州高新区打造了有利企业成长的全流程金融服务环境,推出了“园保贷”“科创贷”等一系列政企合作融资产品,针对高成长型企业的特点,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融资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
除了在打开融资渠道方面为企业倾力服务外,为了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达州高新区还按照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将符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政策范围的企业尽可能纳入减税降费名单,以“应减尽减”的工作思路,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
强化人才赋能
激活发展“主力军”
2024年,“耐碱短切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在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落地,该材料主要用于海洋工程修复和建设,可增强地质聚合物防腐蚀的能力,延长海洋工程的使用寿命,其产品目前已在浙江省舟山市应用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与该企业合作开发的2名主要实验人员,均为达州高新区玄武岩纤维研究院新引进的材料学高层次人才。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背景与理论支撑,为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该公司研发团队的紧密合作,我们不仅优化了生产该材料所需的浸润剂配方,还从工艺上提高了该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使得该材料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可靠。”达州市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院研发人员曾小义说。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研发实力,像这样的案例,在达州高新区已屡见不鲜。
企业的高质量成长离不开高层次研发人才的支持。近年来,达州高新区始终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完善党工委统一领导、党群工作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党工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不断集聚不同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达州高新区从政策引导入手,制定并落实了“3+1”人才新政等政策,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模式,先后印发了《达州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达州高新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评价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保障。
通过积极的人才招引政策,2024年,达州高新区已先后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43人,涵盖了材料科学、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王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