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全年经济工作的风向标,近期召开的渠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强调,要锚定主攻方向、加快融圈强链,攻坚工业振兴成势。
全县行动的冲锋号已吹响,宕渠大地上春潮涌动,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企业生产车间高效运转……渠县各地正开足马力,多措并举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
拼谋划
挂图作战抓落实
作为新春伊始的重要会议,渠县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立下工业发展“军令状”,要求以实体经济为本,坚定不移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挺起发展硬脊梁。
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完成工业投资48.9亿元、增长84.9%,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4.6亿元,税收增长30.3%。今年,渠县如何乘势而上将工业发展优势转化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大会上,《渠县2025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新一年工业发展规划。《报告》指出,2025年,渠县要坚持“三链齐抓”壮大实力,继续攻坚轻纺服饰、消费品电子、纸制品三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链,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办好户外纺织品数字化发展大会,推动印染产业园落地开工,以旺鑫电子为支点,攻坚“笔电整装”招引,打造消费品电子全制程产业链,加快中顺洁柔一期扩产提能至10万吨,启动建设竹浆纸项目,力争三大特色产业产值增长10%。
坚持“多点发力”培育增量,用好“升规、增产、满产、激励”四张清单,完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以上。推动兴宏泰制衣、航彩纺织等重点企业增产扩能、满产达效,抢先布局空气压缩储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探索“+人工智能”新场景,加速抢跑新赛道。
坚持“龙头引领”做强园区,以打造千亿产值园区为统揽,实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完成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拓展发展空间。启动40万平方米专业印染标准化厂房建设,建成产业大道,完善倒班房、职工食堂等配套设施,推动产城融合共兴。探索企业直供电模式,积极引入第二气源,有序推进工业水厂建设,全方位提升园区要素保障水平。严格落实“标准地”改革,加快低效闲置企业“腾笼换鸟”,力争“亩均论英雄”评价进入全省前30,园区营业收入增长10%。
拼劲头
跑好全年“第一棒”
位于渠县经开区的四川旺鑫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繁忙的生产线上,灵活的机械臂来回作业,工人们分布在各自岗位赶制一批新订单。
“目前,我们接到500万台三星手机、100万台小米手机、50万套小米笔电以及50万套联想笔记本电脑的生产订单,生产任务比较重,所以,近期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开工。”四川旺鑫电子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刘宁告诉记者。
新春假期刚结束,达州市嘉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很快进入了全面奋战的状态。据该公司人力资源行政部经理任莉介绍,今年,公司新增了智能裁剪设备等先进技术,生产效能大幅提升,可保障200万双鞋类产品的年度生产目标顺利达成。
“这段时间,我们加大了人员和机器的投入,争取第一时间保质保量完成200万台电机出口美国的任务。”位于县经开区的四川弘亨电机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杭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和制造各类高精密微型电机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适用于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目前,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市场和港澳台地区,年生产能力2000万台,年产值约1亿元。
作为渠县工业的主要承载地,渠县经开区承担着全县达成“双千亿”目标的排头兵重任。据悉,2024年,县经开区“一区多园”入驻企业达392家,其中核心区入驻企业174家,规上工业企业79家,“亩均论英雄”跃升至全省31位。
“各种利好因素叠加,我们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渠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白永波表示,“今年,我们将抢抓开发区规划目录调整契机,统筹‘一区多园’发展布局,组建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创新‘四统四分’运营机制,一体推进主导园区和李渡、三汇、临巴、卷硐‘1+4’特色园区矩阵建设;组建专业化招商服务公司,深化区域协同招商;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推进园区水电气路‘多网同织’等,全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拼举措
精细保障优服务
在位于渠县经开区的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新投入的一批自动化生产设备一刻不停,以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工序,如今,仅靠几台设备就能快速搞定。
“多亏了政府的帮助,自二期厂房建成后,我们加快智改数转,生产效率相较以往提升了30%。”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行政主管肖莉介绍,从项目建设到落地投产,县经开区提供全流程服务,提供了包含食堂、活动中心、员工宿舍等在内的全新配套设施,保障了企业年后尽快实现复工复产。
渠县奋力夺取“开门红”的背后,离不开系列服务保障暖心“护航”。县经开区围绕“一区多园”积极谋划,全面优化产业园区发展生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趋势,科学编制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推进标准化厂房、园区“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道路,畅通物流运输通道,加强水电供应保障,确保企业生产运营不受能源瓶颈制约。近年来,入园企业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渠县产业园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发展韧性与活力。
“接下来,我们会持续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与企业服务优化深度融合,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广‘全面全程全心’帮办,扩大企业诉求‘一小时办结制’范围,健全‘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机制,定期举办‘金融沙龙’‘金融峰会’等金融合作活动,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探索华电余热集中利用、直供电,落地建设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划建设220kv变电站,拓宽引入第二气源,开展工业水厂可行性研究等,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渠县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冯全说。(王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