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炎热,你们一定要注意休息,千万别中暑。”这是开江县总工会副主席王世娅近期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时,嘱咐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开江县现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7000余人。为切实维护快递、外卖、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开江按照行业部门主管、多部门协作共管的模式,有效防范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以心暖新
当好新业态群体的“娘家人”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单位工会作用发挥得好坏关系到党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开江县总工会采取25人以上企业单独建、行业(区域)联合建、村(社区)工会覆盖建等措施,先后建立 20家企业工会、7家行业(区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联合会,发展工会会员6200余人。基本实现了新就业形态群体劳动者“应建尽建、应入尽入”,让劳动者真正感受到“进了工会门,就是幸福工会人”。
“近3年来,县总工会每年利用‘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工会进万家’等活动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送温暖慰问,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慰问人员1000多人次。”王世娅说,对符合建档条件的困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县总工会还会积极争取上级工会帮扶资金,分别在生活、医疗、子女助学等方面实施困难帮扶。
“一般传统就业职工拥有的体检、休假等福利,对于新业态劳动者来说不应该是‘稀缺品’,这也应该是开江县总工会创新工作思路和努力发力的方向。”王世娅说,为进一步加强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今年实施的“光明直通车”公益项目免费为30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视力、电脑验光、螨虫检查、干眼检查等多项服务。另组织全县200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领取全总和省总的“工惠保”“普惠保险”“补充医药报销惠工卡”,为其提供大病、住院补贴、意外事故保障。
畅通渠道
为新业态群体提供法治保障
新业态领域由于用工极度灵活、高度自主化,且多为混合契约,劳动者权益难以保障。
针对这一情况,开江畅通线上线下劳动保障维权渠道,包括举报投诉电话、网址等,及时受理、回复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劳动者投诉。以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企业制度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相对集中的平台企业及其合作企业开展专项检查,依法处理查实的违法行为。
2023年以来,开江处理“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及现场投诉新就业形态用人单位问题线索3件,为3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2万元,有力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新就业形态用工方式复杂多样,劳动关系难认定。例如,货车司机与物流货运平台没有建立紧密的管理关系,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由司机自主决定,收入根据接单情况结算,司机可以与多个平台建立关系,很难界定用工性质。
“截至目前,开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总体劳动合同签订率为63.2%。”开江县人社局局长马骏说,合同签订率不高是新旧业态就业群体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下一步,开江人社工作重心将聚焦到新业态企业明确与劳动者的用工关系上,对属于劳动关系的,双方应签订劳动合同,依照现行劳动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规范和处理。
稳保就业
以新技能拓展就业新空间
新就业形态具有就业容量大、门槛低、灵活性强等特点,在保就业、稳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此,开江在政策上给予了新就业群体企业扶持。
“我们第一年入驻开江县电子商务产业营运中心,场地租金全免。”四川京邦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开江分公司负责人罗杰说。
除了在政策上进行帮扶外,开江还围绕产业发展和就业稳定大局,加强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构建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新技能拓展就业新空间,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高效匹配。
“我们支持鼓励各培训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更多组织开展新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能力。”马骏说,将有创业意愿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范围,组织开展开办店铺、市场分析、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创业培训,能促进提升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同时,开江还依托县人才网、县人社公众号、“田城”就业“e”站等平台及时发布新业态岗位信息,将新业态岗位需求纳入线上线下招聘范畴,为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个性化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服务,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企业招工用工搭建供需桥梁。(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