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标准化推进规范化,扎实开展依申请公开工作
一是用标准提升专业性。制定《通川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法》,将办理程序分解为“一看、二定、三补、四问、五收、六答、七送、八存”共计八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办理要求和注意事项予以明确,实现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化、标准 化。二是用示范提升规范度。制发答复示范文本,将办理中需要答复的情形细分为22种,每个答复情形适配一个示范文本,办理答复时逐项对应起草答复书,确保答复规范化。三是用协同推进制度化。强化协同办理,切实做好横向、纵向的沟通衔接,申请事项涉及市区两级共同答复的,做好向上汇报和业务沟通,确保市区两级 答复内容逻辑统一;涉及多个区级部门(单位)答复的,要求收到申请立即报备,各部门答复文书由信开中心统一指导,避免答复内容冲突、相互推诿。

二、强化平台升级改造,优化政府网站功能
一是完成数字政府网站建设。建立“四个一网”(一网通办、一网监管、一网公开、一网协同)专区,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完成“数字政府”专栏建设,平台载体更加信息化、便民化;二是助力通川形象展示。结合全省“最小工作单位”相关信息,完成了行政区划、人口面积、经济概况等基本领域最新数据展示;完善城市名片栏目,拍摄通川城市专题宣传片并置顶展示;围绕“吃、住、行、娱、购在通川”5个栏目,梳理全区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代表性特色资源信息,选定优质特色资源信息42条,在对应栏目集中展示推介,助力打响通川旅游知名度。三是优化招商引资功能。及时调整通川区招商引资专栏,将投资指南、政策优惠、生产要素等相关信息及时公布,设置规划专栏,动态调整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开设招商引资电话热线,及时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三、为民服务再优化,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一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强网站集约化建设和政务新媒体清理,实现门户网站集中运维和政务新媒体轻量化管理;整合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审批平台,实现实时监管,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目录、审批事项、办事指南信息网上办理;提升“达州之心通川”便民服务功能,增设便民服务、政民互动等栏目,完善政务新媒体服务功能。二是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多元解读全区重要政策,加大减税降费、生产要素成本公开力度,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解读等形式,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开设民意征集栏目,统一征求民意、反馈结果,并实现两栏目链接互通。三是扩宽政务公开渠道。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信息共享,运用好官方认证的“达州之心通川”、“通川公安”等新媒体矩阵,对优质内容实现同步发布,同步发声;积极开展“政务开放日”活动,覆盖全区所有部门和乡镇街委,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强化政务公开宣传,利用“国家宪法日”宣传平台,设立政务公开宣传展台,积极讲解政务公开渠道,切实提高政务公开群众知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