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室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3091434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达州市2007年地质灾害 防灾预案》的通知

达市府办〔2007〕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达州市2007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编制辖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七年四月十二日

 

达州市2007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为切实加强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形成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加强对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的预测预报,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2006年地质灾害概况及防治方案落实情况

2006年,我市降雨量较常年偏少,全市区域性降雨天气过程共出现了4次。认真总结过去的防灾工作经验,我们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等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防灾减灾效果。据统计2006年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544处,涉及240个乡镇,直接受威胁的人口达69707人。2006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53起,比去年同期减少89.6%,其中滑坡45起,崩塌4起,地裂2起,滚石1起,危岩1起。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类地质灾害达49处,占全年灾害总数的92.4%以上,因灾死亡2人,伤2人,比去年同期减少78.9%,损坏房屋597间,损毁田地234.25亩,经济损失2152.3万元,比去年同期降低85.3%,受灾人数3957人。预案内的14起,预案外39起。预案内地质灾害无一人伤亡。

2006年汛期来临前,各县、市、区均及早下发了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情况进行了巡查、督促、检查。全市建立了1544 个群测群防点,落实了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村、社五级联动监测网络,监测预警网络基本覆盖了地质灾害易发区,有效开展了防灾避灾救灾工作,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2006年成功预报,成功组织群众避让的2起地质灾害,是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显示的威力,仅达县江陵镇柳河街特大型滑坡,成功组织撤离、避让受威胁的群众就达579人,开江县新太乡翰林村大槽滑坡地质灾害,成功撤离50名矿工,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的结果,同时也是广大国土资源战线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和浴血奋战的结果。

但是,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责任不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监测手段单一、防灾设备落后,一些县(市、区)防灾资金没有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没有落实到位。

二、2007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的发生多与气候和人类工程活动有关。据分析预测:2007年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异常冷暖的可能性较小;北部有春旱发生,全市大部分分别有25天左右的初夏干旱和伏旱天气;汛期总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部分地区有中等强度洪涝,局部地区有秋涝;由于连续两年的特大暴雨和特大旱灾致使发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大;城市建筑工程和公路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矿山堆积的废矸废渣,大面积的采空区等都有可能在汛期发生地质灾害,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的高度重视。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预测

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区域为:沿山、浅丘的万源市、宣汉、大竹、渠县、达县、开江、通川区部分区域。

(二)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交通干线预测

1铁路:襄渝线渠县、宣汉、达县、通川区、万源段;成达线达县、渠县段;达万线达县、通川区、开江段,主要隐患是滑坡、泥石流、崩塌。

2公路:318国道、210国道、部分省、县道因修路削坡造成不稳定边坡较多,局部地段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三)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矿山预测

煤矿和部分非煤矿山企业因采矿废渣堆积量大,遇大雨易形成泥石流及滑坡,采空区容易引起地面塌陷,地表水疏干等地质灾害。

(四)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旅游区域预测

我市的旅游景点多在山区,滑坡、崩塌灾害发生频繁。凤凰山、金山寺、百里峡、真佛山、八台山等旅游景点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五)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河流、水库预测

我市近年来洪涝灾害严重,因河流水库水位的暴涨暴跌,对沿河流、水库周边的边坡稳定极为不利。前河、中河、后河、州河、渠江沿线大中小型水库四周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六)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工程建设预测

我市近年来发展较迅速,各类工程活动比较频繁,特别是一些重点工程,对地质环境破坏较大,易诱发地质灾害。输气管线辅设、化工园区建设、铁路复线建设、脱硫厂建设等重点工程极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七)复杂地形的地质灾害预测

我市山区万源、宣汉等部分地区高陡边坡,沟口泥石流堆积扇有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根据各县、市、区调查,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将多于去年,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的监测点也会超过去年。

三、地质灾害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

防治地质灾害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达州的主题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防治地质灾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痹,预案要周密,责任无空档,工作要到位。为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成立达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下设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特别是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面,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并在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防灾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认真贯彻和执行有关政策、法规

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等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预防措施,确定地质灾害危险点的范围。经各地申请,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核查,报经省国土资源厅同意,确定2007年省级重点监测4个,市级重点监测点7个(省、市重点监测灾害点名单附后)。位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或地质灾害危险点附近的单位和群众,要建立地质灾害日常观测制度,制定好防灾预案,并将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预案填表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将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给予监督检查和防治指导。

(三)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制定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地要认真编制好本辖区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组织国土、水利、交通、旅游、防汛等有关部门对辖区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要进行登记、建卡,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及已有险情征兆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必须编制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防灾预案,避险明白卡一定要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要落实专人观测,作好预警预报,严防死守,制定切实可行的避让措施,对疏散路线、时间、疏散地、人员安置、预警方式进行周密安排,确保灾情发生时不死人,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

各、县、市区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防、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及普通群众性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增强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按照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要求,建立好监测体系,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乡、村、社、户,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五)抓好汛前检查、汛期巡查、隐患排查工作

各县、市、区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本辖区的各级预案点进行汛前检查,要求检查面不低于80%,纳入省、市预案点的要形成汛前检查报告报市国土资源局。主汛期要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巡查面不能低于90%,对重大隐患点逐一排查,要求排查率达到100%

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机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经费,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速报、月报制度,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和预报反馈信息工作,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

 

附件:1.达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达州市2007年重点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预

案表

 

 

 

 

 

 

 

 

 

 

 

附件1:

达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长:杨  建    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傅荣华    市政府副秘书长

朱明仓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员:徐善智    市水利局副局长

  钢    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

张登全    市民政局副局长

余世康    市交通局副局长

朱丰年    市卫生局局长

冯春勇    市公安局副局长

  林    市经委副主任

岳万刚    市安监局副局长

黄茂华    市财政局副局长

  荣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由桂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肖进、李光明、胡运杰、黎小平、竺春福、赵芩、王洪波同志组成。

 


附件2

达州市2007年重点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预案表

序号

位置

类型

规模

(万m3

险情预测

发展趋势预测

应急防御措施

防灾责任单位

责任人

监测责任单位

责任人

值班电话

1

宣汉县樊哙镇黄家坪

滑坡

大型

威胁2100人,财产0.02亿元

汛期可能诱发

实施专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

宣汉县人民政府

县长王能秋

宣汉县国土资源局张宗轩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5224208

0818-2667768

2

宣汉县东林乡中心校

滑坡

中型

威胁师生1076名及村民60余人、财产0.05亿元

汛期可能诱发

加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确保师生安全

宣汉县人民政府

县长王能秋

宣汉县国土资源局张宗轩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5224208

0818-2667768

3

万源市魏家乡场镇

滑坡

中型

威胁1900人、财产0.1亿元

汛期可能诱发

实施专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

万源市人民政府

市长王善平

万源市国土资源局邓斌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86223498111

0818-2667768

4

渠县青丝乡中心校

滑坡

中型

威胁1000人、财产0.03亿元

汛期可能诱发

加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确保师生安全

渠县人民政府

县长王能秋

渠县国土资源局王龙富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7320500

0818-2667768

5

通川区朝阳办事处吴家岩

滑坡

中型

威胁42户、100多人

汛期可能诱发

实施专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

通川区人民政府

区长陈文胜

达州市国土资源局通川分局张思伟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2391018

0818-2667768

6

大竹县清河镇沙坝村

滑坡

大型

危及农田、公路、农房

汛期可能诱发

实施专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

大竹县人民政府

县长许国斌

大竹县国土资源局杨成全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6251893

0818-2667768

7

开江县梅家乡

滑坡

小型

危及79户、305

汛期可能诱发

实施专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

开江县人民政府

县长王成

开江县国土资源局周启宣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8222978

0818-2667768

8

开江县天师镇龙家坝村567

泥石流

中型

危及205828

汛期可能诱发

实施专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

开江县人民政府

县长王成

开江县国土资源局周启宣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8222978

0818-2667768

达州市2007年重点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预案表

序号

位置

类型

规模(万m3

险情预测

发展趋势预测

应急防御措施

防灾责任单位

责任人

监测责任单位

责任人

值班电话

9

万源市沙滩镇丘家梁

滑坡

小型

危及30户村民、万福钢铁厂

汛期可能诱发

实施专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

万源市人民政府

市长王善平

万源市国土资源局邓斌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86223498111

0818-2667768

10

万源市城关仙龙潭村杨家梁

滑坡

小型

危及县城南部数千居民

汛期可能诱发

实施专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

万源市人民政府

市长王善平

万源市国土资源局邓斌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86223498111

0818-2667768

11

宣汉县天台乡天台村2

滑坡

小型

危及乡政府、街道、居民、学校和村民11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汛期可能诱发

实施专人监测、落实防灾预案、及时疏散

宣汉县人民政府

县长王能秋

宣汉县国土资源局张宗轩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光明

0818-5224208

0818-26677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