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达州市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4月26日
达州市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达市府发〔2012〕32号)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防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原则。
二、趋势预测
根据预测,我市今年5月至9月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多一至两成,雨情、汛情、灾情同频特征十分明显,今年地质灾害较往年可能偏重,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10月中旬。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特点,今年我市发生地质灾害类型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矿区、在建工程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地裂、地面塌陷、边坡失稳等,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全年各个时间均可能发生。
三、灾害分区
在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基础上,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划分为峡谷高易发区、深丘中易发区、低山低易发区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区。
(一)峡谷高易发区
包括万源市全部及宣汉县东北部地区、达县中西部,面积约8000km2。区内降水充沛、强度大,暴雨和地表水冲刷、剥蚀、侵蚀作用强。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
(二)深丘中易发区
包括宣汉县西南部、达县西南部及渠县大部,面积约5000km2。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
(三)低山低易发区
包括大竹县、开江县全部、达县东部、渠县、宣汉县部分地区,面积约3000km2。地形较平缓,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在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
(四)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区
主要包括城市建筑工程不合理开挖边缘、公路及铁路建设沿线形成的高陡边坡、矿山废矸废渣堆积区及采空区和水库、电站、河流岸坡等区域。地质灾害主要有边坡失稳、崩塌、地裂、地面塌陷等。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相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负责受威胁区域城镇居民和乡村农户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公路(乡道、村道由乡村负责)、航道沿线及危及交通设施和通行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务部门负责河道、水利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市政公用设施及其周边地质安全隐患防治;扶贫移民部门负责移民迁建区、移民迁建设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业经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工业企业、矿山开采等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项目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业主单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发展改革、科技、教育、民政、卫生、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1.建立汛期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
为确保地质灾害监测报告制度落实到位,各地要严格执行重点防范期24小时值班制度、速报制度、巡查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值班期间要做好地质灾害日常预警和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下传工作。在出现突发性地质灾害时,要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及时启动速报工作,迅速、准确、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各矿山企业及其他有关单位也必须建立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各地将值班电话向社会公布。
2.落实巡排查和监测制度
各地要继续扎实做好汛前、汛期“四查”(检查、巡查、排查、核查)工作,及早发现灾害隐患,及时纳入监控范围,落实防灾措施,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要做好切坡建房、陡坡陡坎下或人工切坡地段的隐患排查工作,将排查出的隐患点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逐点落实监测人和防灾责任人,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地、各行业、各系统、各单位要对纳入各级防治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严加防范、强化巡查,逐点查看隐患点变化情况,对隐患点防治方案完善、防灾责任和防灾避险措施落实等情况要进行重点检查,将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和督导工作贯穿于防治工作始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国家、省、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地质灾害预防和地质灾害发生时抗灾抢险的目标责任,落实监测、预警、疏散等防灾措施,把防灾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实到基层一线和操作层面。
(三)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按照“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要求,健全市、县、乡、村、组五级联动体系。抓好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和仪器设备。加强基层专、兼职监测人员队伍建设,抓好监测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整体防灾水平。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调整变动的,要及时按程序上报并加强对新增人员的培训,确保基层防灾工作有人管,应急抢险措施能落实。
(四)建好预警应急机制
1.加强预警预报工作
各地要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重点加强对居民聚集区、中小学、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人口集中区和重要场所的预测预报,进一步改进预报方式,切实提高预测预警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预测预报信息传送要快速、准确、及时,务必确保每条信息逐级传达到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具体监测人。高度重视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将信息传递情况、防灾措施落实情况以及灾害发生情况等逐级反馈至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
2.抓好应急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机制,加快避险场所建设进度,充实应急抢险队伍,提前落实资金、车辆等抢险救灾物资及装备。要加强地灾应急演练,对疏散路线、时间、疏散地、预警方式进行周密设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处突能力。
3.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要充分发挥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指挥系统、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专家及队伍的作用,凡发生较大型以上地质灾害或出现严重地质灾害隐患时,按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和要求,开展灾害速报、应急响应等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灾害速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出现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规模、诱发因素、发展趋势、伤亡和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电话报告:发生灾情和出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在接到报告后20分钟以内速报达州市人民政府。书面报告:发生灾情和隐患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电话报告后迅速核实相关情况,在1个半小时内书面速报达州市人民政府。日报告:发生灾情和隐患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响应实施中实行书面日报告制度。
(2)应急响应。出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根据灾情、险情等级立即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防灾减灾职能部门责任人和专家及时赶赴现场,迅速组织群众转移避让,采取应急排危等防治措施,防止灾害损失进一步扩大。
(五)落实防灾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达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地也要建立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
2.加强宣传教育。各地要坚持抓好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防、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3.强化物资保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添置相关技术装备和防灾物资,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
4.严格责任追究。对因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影响的,严格实行问责制度。
附件:1.达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达州市2013年重点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预案表
附件1
达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段再青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张玉强 市政府副秘书长
罗旭刚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刘志刚 市气象局局长
成 员:黄学龙 市经信委副主任
冯春勇 市公安局副局长
文 毅 市民政局副局长
聂永生 市财政局副局长
牟成通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何怀良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
刘巨明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唐启烈 市卫生局副局长
杨成荣 市水务局副局长
岳万刚 市安全监管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牟成通兼任办公室主任。报灾电话:0818—2667768。
附件2
达州市2013年重点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预案表
序号 | 位 置 | 类 型 | 级 别 | 规模 (万m3) | 险情预测 | 发展趋势 预测 | 应急防御 措施 | 防灾责任单位、 责任人 | 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 值班电话 |
1 | 宣汉县龙泉乡梨坪村一社龙泉中学 | 滑坡 | 特大型 | 150 | 威胁教职工、学生1100余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 不稳定、暴雨易诱发 | 监测、排危、避让、搬迁 | 宣汉县人民政府县长唐廷教 | 宣汉县国土资源局 雷妖渠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李光明 | 0818-5224208 0818-2667768 |
2 | 宣汉县柏树镇太平寨村1社 | 滑坡 | 大型 | 16.4 | 威胁242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 不稳定、暴雨易诱发 | 监测、排危、避让、搬迁 | 宣汉县人民政府县长唐廷教 | 宣汉县国土资源局 雷妖渠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李光明 | 0818-5224208 0818-2667768 |
3 | 达县桥湾乡街道 | 滑坡 | 特大型 | 5 | 威胁1850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 不稳定、暴雨易诱发 | 监测、排危、避让、搬迁 | 达县人民政府 县长杜海洋 | 达县国土资源局 唐朝辉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李光明 | 0818-2653775 0818-2667768 |
4 | 万源市太平镇先农坛村五组杨家梁 | 滑坡 | 特大型 | 11 | 威胁2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 不稳定、暴雨易诱发 | 监测、排危、避让、搬迁 | 万源市人民政府 市长吴晓勇 | 万源市国土资源局 罗 君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李光明 | 0818-8600280 0818-2667768 |
5 | 万源市河口镇河口场镇后山危岩 | 崩塌 | 特大型 | 12.5 | 威胁386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 不稳定、暴雨易诱发 | 监测、排危、避让、搬迁 | 万源市人民政府 市长吴晓勇 | 万源市国土资源局 罗 君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李光明 | 0818-8600280 0818-2667768 |
6 | 渠县渠江镇两路社区自来水厂 | 滑坡 | 大型 | 3.36 | 威胁89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 不稳定、暴雨易诱发 | 监测、排危、避让、搬迁 | 渠县人民政府 县长苟小莉 | 渠县国土资源局 张思伟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李光明 | 0818-7320500 0818-2667768 |
7 | 开江县梅家乡小溪沟村1组 | 滑坡 | 中型 | 15 | 威胁12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 不稳定、暴雨易诱发 | 监测、排危、避让、搬迁 | 开江县人民政府 县长李逢友 | 开江县国土资源局 邓 斌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李光明 | 0818-8222978 0818-2667768 |
8 | 通川区朝阳办事处吴家岩 | 滑坡 | 中型 | 7.5 | 威胁下部企业及过往车辆、行人 | 不稳定、暴雨易诱发 | 监测、排危、避让、搬迁 | 通川区人民政府区长梅辉太 | 通川区国土资源局 杨 成 全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李光明 | 0818-2379042 0818-2667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