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因盛产黄花,被誉为中国黄花之乡,渠县黄花以色泽鲜亮,食味别致,香气馥郁、肉头肥厚而最为闻名,每年6月18日被定为黄花节。渠县种植黄花已有500多年历史,据《渠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渠县望江、清溪、屏西、青龙一带盛产黄花,采取时节,客商云集,一派繁荣。渠县是全国黄花基地县之一,其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县种植黄花面积已达10万亩,预计2020年将达到15万余亩,年产鲜黄花15万吨。而渠县黄花加工技艺,是渠县人民最为传统的黄花加工方式。
几百年来,在长期的黄花生产中,当地农民不断将黄花的田间管理、摘蕾杀青、干制贮藏等方面的经验,通过口授身教给予传承与积累,形成了渠县黄花独有的生产技术、杀青技巧、晾晒方式和贮藏方法。
黄花菜一般在开花前5小时,采摘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花蕾的花梗基部,拇指慢慢往下压,花蕾即可折断。采收后一般要先进行热烫处理,其方法是在黄花蒸制前,先将水烧开,待甑内温度达到60-65摄氏度时,将花蕾放进竹制蒸筛,放入甑内,一般约20分钟左右后,筛内花蕾下降至一半,蕾上布满小水珠,花蕾颜色由淡黄转为青黄,用拇指与食指轻轻平挟花梗基部,花蕾全身则从花梗部分略向下垂时,且手捏无嗤嗤声,出锅最好。将蒸制出笼的花蕾倒在干净的竹制晒具上,不能立即摊晒,应堆放半小时左右,利用余热让花蕾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使熟度均匀,色泽一致。休汗后,即将其放在通风强阳光处,3-5小时,用同等大小的晒具翻后再晒,一般3-4天,即可晒干。再进行分装储存。即其主要工艺流程为:采摘—挑选—蒸制—休汗—晾晒—分装—储存。
渠县黄花传统加工工艺与太阳捂制、硫磺熏蒸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条干粗直不弯曲、色泽黄白、香味浓郁、品质优良,食之清香、鲜嫩、口感细腻,而无二氧化硫残留,是其它方法加工出来的黄花所无法比拟的。
传统的黄花制作工艺中蕴含着丰富的工艺价值、文化传播价值与经济价值,但是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除规模化生产加工外,绝大多数农户干制黄花大多采用地膜捂制或加入焦亚硫酸钠等护色处理后进行干制,这样加工出来的黄花色泽较好,但由于高温(或加入防腐剂)破坏了黄花的部分营养物质和芳香物质,使得加工后的黄花失去了原有的浓郁香味和营养价值。而依靠灶台蒸制和日晒等手段来干制的黄花,只要火候控制得当,加工出来的黄花食用安全、品质优良、口感细腻、香味浓郁。由于依靠灶台蒸制和日晒来干制的传统黄花加工技艺耗时费力,火候不易掌握,多数年轻人不想学,已是后继乏人,因此传统工艺正在不断的流失,懂得的人也越来越少,失去了老一辈人对于黄花的特殊记忆和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