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木本油料现状
木本食用油料既是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近年来,我市以油橄榄、油茶、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一项绿色富民产业。截至目前我市木本油料总面积近50万亩,在川东平行岭谷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中将新增木本油料建设面积3万余亩。到2025年我市将新建油茶产业基地8.5万亩以上,改造提升低产低效油茶林0.4万亩以上,木本油料产量逐步提高。

二、保障生产用地
结合川东平行岭谷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优先栽植木本油料,打造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和核心示范点。按照生态经济适宜、适当集中成片的原则和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采取更新低质低效退耕还林地、茶园,利用各类宜林地、园地、借助国家储备林项目,培育油茶、山桐子等木本油料生产基地。通过整治山坪塘、新建整治小泵站、新建小水池(窖)等小微型水利工程,新增微型水方等基础设施完善、优化基地生产条件。
三、强化科技支撑
我市正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油料作物新品种、新物资、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木本油料单产水平和含油率,改善油料品质;提出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鼓励和支持林业科研院所与加工企业合作,促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广泛开展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活动,分类总结油茶新造改造、丰产培育、加工利用等技术要点,形成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标准,培育高层次创新团队,提升生产一线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政策金融扶持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2〕65号)文件要求,对新造和改造的油茶林基地,分别按照1000元/亩和600元/亩标准进行补助;对获得认定的木本油料产业园区,按照《四川省现代林(草)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给予奖补;对已认定的省级木本油料高质量发展县一次性奖补2000万元;目前我局向各县(市、区)、市级相关部门征求《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的通知》的意见建议,并已纳入市政府办公室发文计划,支持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对接木本油料种植户和企业贷款需求,创新“油茶贷”等信贷产品,将油茶等木本油料纳入政策性贷款业务范围。严格要求在储备林建设中必须适度发展木本油料。各县(市、区)结合储备林建设贷款政策发展木本油料,对符合条件的木本油料企业、专合社银行贷款项目,按规定予以贴息。鼓励各地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将油茶、油橄榄、山桐子等纳入担保范围。
五、优化发展流程
鼓励在油茶、油橄榄等主产县引进精深加工企业,优先支持油脂加工企业申报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此扶持一批生产规模较大、技术设备先进、有市场品牌的油脂加工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支持专合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家庭林场、种植大户开展技术、信息、营销和烘干、保鲜、仓储、分选、初加工、包装、运输等服务。积极推广“企业 专合组织 基地 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木本油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经营,提高综合效益。加快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国有和民营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类型。
六、创新销售渠道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制订完善木本油料主要品种技术标准体系和全过程标准体系,加强木本油料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木本油料生产经营诚信机制,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严格按标准生产,提高质量安全管控水平,确保产品绿色、健康、安全、环保。提升巩固传统实体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大宗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融合型营销体系,提高流通效率。以此发展木本油料订单生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木本油料生产稳定发展和林农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