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80号建议办理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24-08-30 12:09:44

达市科函〔202454

 

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80号建议

办理情况(A)的函

 

唐小军代表:

你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科技创新的建议》(第080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主体培育,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底板。一是做大企业培育。深入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三大行动,构建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超7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户、总量位居川东北第一,2023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达545亿元、位居川东北经济区第1位。今年,已组织33家企业完成全省第一、二批高企申报工作,正在筹备第三、四高企申报工作,届时创新主体基数将进一步扩增,高新技术企业营收有望突破660亿元。二是做优平台建设。采取育小、培优、提能差异化培育措施,全力打造国省市三级科创平台体系,稳步增强全市科技创新基础建设。近年来,大竹天使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厅市共建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宣汉微玻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省级创新平台相继获批,全市国、省级创新平台达53家。三是做强人才支撑。创新开展达州首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十大科技未来之星评选活动,成功举办达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愈发浓厚。制定出台《科技助企秘书联系服务科技型企业工作制度》,选派第一批次科技助企秘书”50名。选派省、市、县三级技术专家共358人,组建县域科技特派服务团7个、特色产业科技特派服务团12个和县域三区人才服务团7个,实现县(市、区)和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服务全覆盖,累计开展技术服务超1万次,推广新技术85项,引进新品种51个,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近10项,推动企业、农户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二)聚焦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样板。一是创建国家高新区纵深推进。深入实施双园双驱发展战略,达州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成势见效,连续两年考核位居全省第一、第二,园区生产总值达281.5亿元,同比增长9.48%。达州高新区优先纳入科技部2023年国家高新区以升促建调研名单,成为继遂宁市之后第二个获得省政府优先推荐的园区。二是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效初显。中心作为达州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自批复建设以来,探索设立中心决策机构——达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创新成立执行机构——四川三州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构建形成了产业技术研究院 运营公司的管理运行架构,通过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推动实现一体化管理。目前,中心征集企业重大技术需求200余项,储备优质成果投资项目36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200万元,帮助本地企业增收3000余万元。三是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建设。积极抢抓全省一号创新工程政策机遇,成功纳入建设省级人工智能发展试验区8个试点市(州)之一,高质量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启动大会,并联合中科院自动化所成立达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推动建设。目前,联动中科曙光、阿里云共建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曙光站(超算7P、智算115P)成功落地,阿里站(超算5P、智算500P)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运;24个制造业智改数转项目、2个重点示范项目成功申报入库;编制完成《达州市县(市、区)人工智能产业图谱》,初步构建形成结构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三)聚焦技术攻关,持续锻造创新研究能力长板。一是大力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聚焦“3 3 N”现代产业集群,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供给模式,以科技项目引领支撑,全面开展产业技术攻关。组织开展达州市2023年度重大科技产业专项,立项支持高效高比表面积材料用离心制造玻璃纤维棉成果转化项目3个项目,项目资金达569万元。二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成功举办2023年达州市科技成果推介会,推介西南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10项。组织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专项,立项19项、向上争取金额970万元。2023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1.24亿元、同比增长113.28%。三是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针对重点产业共性技术需求,积极组织业内专家对产业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等开展评估研判,建立形成科技成果资源数据库,梳理相关技术成果超500项。积极筹建达州技术交易市场,加快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达交易应用。截至目前,已成功转移能源化工、智慧种养等技术成果20余项。

(四)聚焦体制机制,全面补齐创新生态服务短板。一是深化县域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聚焦县域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县域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单设科技局。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目前,7个县(市、区)财政科技资金预算均超过500万元、共3750万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达3000万元,切实扭转了科技力量在基层逐层递减、逐级减弱的被动局面,构建形成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二是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推进省科创10、市科创9政策落地见效,深入开展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修订《达州市科技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前补助 后补助支持方式,优化现有科技项目经费使用制度,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承担单位依规探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新模式。三是大力推行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广泛征集全市产业发展技术瓶颈。2023年,聚焦丘陵地区农机装备研制、核心种源创制、能源化工开发三大领域,成功立项《丘陵山区农机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创制应用》等项目2项,支持财政经费240万元,撬动企业投资近600万元。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以揭榜挂帅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克更多产业发展难题。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在夯实创新基础上持续发力。一是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总量。加大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全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积极动员达州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亮博新材料申报省级瞪羚企业,力争2024年度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280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40家。二是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提档升级。重点指导中石化达州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创建天然气锂钾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持续推动四川江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四川省显示玻璃盖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川区白马产业新区中小微企业孵化园、渠县汇智众创空间、开江县互联网众创空间申报省级众创空间,宣汉县柳池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导企业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特别是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产业群等新型产业组织,并给予科技计划支持。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引导各级双创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进一步强化对市县层面科技企业、人才的支持力度。

(二)在示范创建引领上持续发力。一是加快推动达州高新区争创国高。不断提升一核三区统计数据质量,扎实做好向上争取、点位打造等工作,推动达州高新区在全省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继续保持前列,争取早日创建成功。二是全面推动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高效运行。始终坚持在凝练企业技术需求、链接科技创新资源、组织成果转移转化三大核心任务上持续发力,加快转移转化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培育一批新兴技术企业,全面推进中心自身造血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将其打造为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的典范。三是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按照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成势总体建设思路,以人工智能 能源化工、新材料、交通物流、现代农业4大特色领域,培育一批智能化示范企业,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达州人工智能特色的拳头产品,奋力推动我市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向示范区再向样板区蜕变

(三)在赋能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一是做实科技项目支撑。健全完善重大科技需求目录,组织实施好2024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力争将我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卡脖子问题纳入国省科技计划专项。持续推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促进产业与科技供需高效对接。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本地优势资源特色和重点产业布局,不断加强与省内外高校交流合作。积极与东部发达地区、毗邻地区、产业分类相近地区共建科技产业联盟,加快推进达州市农科院与浙江舟山共建特色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加快推动成果转化。持续开展万达开科技成果推介会,积极创建川东北地区技术交易市场,培育一批省、市科技进步奖,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促进一批优质科技成果在达落地转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4826

(联系人:农村社发科  冉天  联系电话:2528666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



主办单位: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蜀ICP备19022076号-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40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Baidu
map